4月24日,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会议ICLR 2025在新加坡举行。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BIGAI)院长朱松纯受邀发表题为“AGI:框架、原型、定义和基准”的60分钟主题演讲,引发国际学界高度关注。由北京大学、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新加坡多所高校联合主办的“通用人工智能前沿研讨会”(Workshop on Frontiers of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在新加坡管理大学同期举行,旨在汇聚中、新高校科研机构学者,共同探讨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前沿发展。
朱松纯发表主题演讲
朱松纯在报告中提出,通用人工智能的目标是构建类人思维(human-like),全面达到人类水平(human-level)的智能,要能自主产生任务、完成无限任务,由内在的价值驱动而不是外在的数据驱动。朱松纯表示,东方哲学思想中早就认识到智能产生的机理是主观的、内生的,相由心生、心即是理。因此,朱松纯提出构建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是为机器立心,进而提出人脑中出现的大量自顶向下和反馈闭环(top-down , feedback loop)的神经链接是以上哲学思想的对应模型与算法,这在当前的大模型transformer架构中是缺失的,而CUV架构则体现了这样的颠覆性计算机制。
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体“通通”成果展示
朱松纯介绍了支撑“通通”与通智测试平台的核心理论“CUV框架”。该框架由模拟大脑决策、推理与学习过程的“认知架构(C)”、表征AGI理解并与环境交互能力的“势能函数(U)”以及为AGI提供行为动机的“价值函数(V)”构成。CUV框架突破了传统AI依赖大数据与算力的局限,实现了从“大数据、小任务”到“小数据、大任务”的科研范式转变。朱松纯在报告中揭示了道德规范与社会伦理如何在CUV框架中实现自然涌现,为AGI的安全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报告还展示了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主导开发的“大型社会模拟器”。该仿真模拟平台在武汉“中国·光谷”完成518平方公里全域建模,支持海量智能体在同一社会场景中仿真交互,推动“个体级智能体”向“社会级智能体”演进。这一成果为研究智能体在社会环境中的组织演化与伦理行为提供了全新工具。
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大型社会模拟器”成果展示
4月23日,“通用人工智能前沿研讨会”在新加坡管理大学举行,由新加坡管理大学王兆霞教授、A-Star何诚明研究员主持,来自北京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高校的200余名师生参加,交流国际学术界在AGI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朱松纯发表题为“基于东方哲学的AGI路径”的60分钟演讲,展开东西方通用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层对话。作为会上唯一的主旨报告,该演讲阐述了东方哲学思想对AGI发展的独特贡献,强调了从数据驱动到价值驱动的范式转变。
“通用人工智能前沿研讨会”与会者合影
朱松纯的演讲在ICLR 2025大会引起热烈反响,此次学术活动面向国际学术界,展示了我国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前沿进展,彰显了中国学者在全球人工智能浪潮中的独特贡献。朱松纯团队提出的TongAI理论体系与技术路径引领全球AGI学术科研的范式变革,为构建人机共生的智能社会贡献了东方智慧。
近年来,北京大学智能学科协同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师生一道,践行有组织科研,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深耕理论突破、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通过跨学科交叉研究与国际合作,推动北京大学智能学科“双一流”建设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的重要策源地。面向未来,北京大学将持续推进智能学科建设与通用人工智能前沿创新,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国际学术合作中发挥关键引领性作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62755617) 反馈意见:its@pku.edu.cn
Copyright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智能学院 All Rrights Reserved.